20世紀80年代初,中國科學家就開始依照北韓的方法,
通過手術將導管插入黑熊膽囊內抽取膽汁。
他們相信這種做法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之餘,
更可減少為獲取熊膽或黑熊其他器官而在野外捕殺黑熊。然而可悲的是,
事態的發展變得一發不可收拾,到1990年初全國已有超過400個養熊場,
被囚禁的黑熊超過10,000頭。
▲被囚禁在「下壓式」鐵籠中的黑熊Ciro
按照當時養熊業的發展,到2000年全國養熊場內的黑熊數目將增至40,000頭。
直至1993年,得到亞洲動物基金創辦人暨行政總監謝羅便臣女士MBE
(Jill Robinson, MBE)的介入及將這個殘忍行業作國際性的曝光,
有關政府部門初步協議將達至失控的養熊業規範,
將養熊場內黑熊數量減少三分之一。
▲ 一個所謂「現代化」的養熊場
中國官方的最新資料顯示,1999年全中國有247個養熊場,場內囚禁7,002頭黑熊。
然而,非法捕獵者為取得整個膽囊而繼續偷獵野生黑熊,
有些黑熊則成了養熊場內黑熊的非法來源。
人們對黑熊器官的瘋狂需求以及黑熊野外棲息地的喪失,
導致黑熊的數量呈現災難性下降。
據估計,中國現有的野生黑熊只約有16,000頭。
自1980年代早期引入養熊業後,人們不停改良養熊方法及抽取膽汁的技術。
1996年中國政府頒布新法,禁止在黑熊腹部植入不銹鋼導管,
及規範了囚禁黑熊的鐵籠最少尺寸。
但是,大部份農民因經濟問題而未能配合國家的所頒布新法例,
或對新法例置之不理。另一方面,根據這個新法例,
現時只有「無管引流」技術被採納為合法的抽取膽汁方法 –
這種方法需要為黑熊施行手術,在其腹部製造一個洞或瘺管,讓膽汁從中流出。
這種「無管引流」技術被宣傳為較人道及較植入金屬導管方法「較為受落」,
但亞洲動物基金的調查及從獸醫角度評估,這種「無管引流」技術的非人道程度,
根舊有的取膽方法不惶多讓,亦會導致黑熊的高死亡率。
縱使有這大型養熊場改用體積較大的鐵籠囚禁黑熊,及讓黑熊有限度接觸草原,
黑熊仍然繼續飽受痛苦,
最後更因「無管引流」技術帶來的痛楚及發炎感染而死亡。
2000年7月帶來了一個重大突破,
亞洲動物基金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(中國國家林業部分支機構)
簽署了一項里程碑式的協議,
就是拯救四川省內條件最惡劣的養熊場裡的500頭黑熊,
並修建一所永久黑熊救護中心,讓這些被拯救的黑熊能幸福地安度餘生。
根據協議內容,亞洲動物基金與中國政府部門共同合作:
解救黑熊、興建救護中心、減少養熊場的數量、改善倖存黑熊的生活條件,
及推廣使用中草藥及人工合成藥品替代以熊膽入藥。
協定最重要之處在於:亞洲動物基金與中國政府長期合作的最終目標,
是在中國徹底終止養熊業。
轉貼自
http://www.animalsasia.org/share2friends.php?UID=OCBTYZVNN857
留言列表